碘是“雙刃劍”,多點少點都不行
碘,是一種人類乃至各種生物必須的微量元素,通常可從多種食物中攝取,但因碘的含量因地方各異,人們無法從食物中攝取到足夠的碘。將碘加入在食用鹽中,是一種提供人體所需碘的最廉價而有效的解決方法。
疾控中心專家姜樺說,缺碘,人會得甲狀腺腫大,就是腫大脖子等病,但最主要的危害是缺碘影響胎兒的腦發育,導致兒童的智力和體格發育落后,甚至影響孩子終身。缺碘還可致流產、死產、先天畸形和新生兒死亡率增高等,婦女和兒童是碘缺乏最主要的受害者。
凡事過猶不及。碘過量對健康也是有危害的。碘過量可使甲亢的危險性提高;使隱性的甲狀腺自身免疫性疾病轉變為顯性;長期碘過量,還可使甲減或亞甲減患病的危險性提高。而且,碘對人體的損害是一個長期的累積效應,碘過多引起健康的損傷目前是可防不可治的。
因此,沿海地區的居民也需要普及加碘食鹽,以保證居民的碘攝入,進一步降低碘缺乏的風險。
煙臺雖處沿海,仍屬于碘缺乏地區
有市民認為,煙臺是沿海地區,居民吃海產品較多,海帶、紫菜都是富碘食品,咱煙臺人還缺碘嗎?
對此,市疾控中心秦玉君科長表示,沿海地區到底缺不缺碘,一直是居民比較關心的。國家對一個地區是否缺碘,劃分標準是根據水碘的監測結果。2008年,全市飲用水源碘含量檢測顯示,我市的水碘的中位數為6.00ug/L。按照《碘缺乏病病區劃分標準》中的正常值10-150ug/L,我市仍屬碘缺乏地區。
以芝罘區為例,水碘檢測結果僅為2.42ug/L,遠低于正常值的下限水平。而且自然環境的碘缺乏是漫長時期的環境更替造成的,通常是很難被糾正的。早在1978年,我市對所轄17個縣市進行了地甲病普查,7—14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為32.72%。普查結束后,在萊陽縣羊郡鹽場建立了山東省第一個食鹽加碘廠,開始采取了以食鹽加碘為主的防治措施。
多吃含碘海物≠補碘鹽
記者調查時發現,很多市民認為,咱煙臺人愛吃海物,多食用了一些含碘的海產品,是不是就不需要吃碘鹽了?
對此,秦玉君表示,2009年,衛生部曾在福建、上海、浙江、遼寧等4省(市)開展的沿海地區居民膳食碘攝入量調查,結果顯示,海帶、紫菜、海魚等富碘食物在沿海地區居民中的食用頻率和食用量都很低,居民膳食碘攝入來源于這類食物所占的比例相應很低。
沿海地區在未考慮烹調損失的情況下,膳食中的碘84.2%來自于加碘食鹽,來自于各類食物的碘僅占13.1%,其中海帶、紫菜和海魚共占2.1%,來自于飲用水的碘占2.7%。如果食用不加碘食鹽,97%以上的居民碘攝入量低于推薦攝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風險很大。
去年,芝罘區尿碘監測數據顯示,其尿碘整體水平與往年相比明顯降低,已經處于尿碘適宜水平的最低限,這與居民存在一定的碘鹽誤區、或自行選擇食用不加碘食鹽有關。
碘多碘少一查便知,多了解意義大
疾控中心專家認為,碘攝入量因人而異,如果想確切知道自己的碘超量還是缺乏了,可到市疾控中心去查查尿碘。
秦玉君介紹,體內的碘程度與尿液中的碘含量成正比。做尿碘檢測很簡單,檢測者只需提供5毫升的尿液,以中段尿為最佳,到疾控中心檢測即可。正常成人體內含碘20—50ug。有的體驗項目中也包含尿碘檢測,這是判定是否缺碘的一個重要又簡便的判定指標。
尿碘檢測對日常生活有較大的指導作用,可輔佐普通人選擇碘鹽還是無碘鹽。碘缺乏了會致病,同樣食用含碘鹽并過量食用了海產物,如增補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也有可能出現碘“超標”,對人體同樣有損害。特別提醒的是,尿碘檢測對孕婦等重要人群尤其“意義重大”。碘是人體各系統特別是甲狀腺激素合成和神經系統發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孕婦的碘營養水平直接影響著胎兒和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對懷胎期間的碘營養需求進行監測和指導,了解妊娠人群的碘營養狀況,特別有利于胎兒的優生優育——檢查孕婦尿碘。
新標碘鹽已上市,過渡期“雙標”并存
市鹽務局徐錫堯科長告訴記者,新標含碘鹽已在煙臺市場上流通,價格不變,仍然為1.5元/500克。
按照衛生部規定,從今年3月15日起食用鹽中碘含量標準不再全國“一刀切”。各地可按照當地人群的實際碘營養程度劃定范疇。此前,我市已嚴格按照衛生部去年9月公布的《食用鹽碘含量》標準執行,碘濃度分為20mg/kg、25mg/kg、30mg/kg三個尺度,允許波動范圍為±30%。
為什么再次調整食鹽碘含量?疾控中心人員解釋,食鹽碘含量的動態調整是正常的,此前已對食鹽碘含量進行過2次調整,這是第3次調整,以后依然還有可能調整,但是每次調整都要基于碘缺乏病監測結果。
目前,市面上的食鹽為新老碘鹽標準并存期,這意味著老標準碘鹽在一定時間內依舊在市場上流通。因為按照國家規定,食鹽的庫存量不能少于3個月,標準調整后有個過渡期。此前出產的碘鹽可以繼續銷售到保質期內,未注明保質期的,可銷售到出產日期后的3年內。
咨詢電話
0710-3604720
微信掃一掃